“冰雪為媒,共赴冬奧之約”,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在京隆重舉行。由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負責生產的輕、固、美的“飛揚”火炬,因首次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新型纖維材料,因其耐腐蝕、力學性能優異的特點,被譽為“黑黃金”、21世紀“新材料之王”,有著廣闊的應用領域和發展前景。
不久前,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與中國中車經過兩年強強合作,終于使國產碳纖維首次“登上”廣州高速地鐵“灣區藍”列車。這是繼成功應用于機場航站樓改造加固工程、管道補強、碳纖維纏繞儲氫氣瓶等之后,中國石化碳纖維在應用領域獲得的又一新突破。
據悉,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車頭罩,與同等模塊的鋁合金材料相比,可減重35%—40%。最新的運行數據顯示,上述“灣區藍”列車車頭罩(開閉罩)使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性能完全符合運行條件。
據了解,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快地鐵、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的廣州地鐵18號線,2021年9月28日首通段正式開通運營。擔任運營任務的“灣區藍”高速地鐵列車,不僅采用了高鐵動車的子彈頭駕駛艙,而且車頭頭罩采用了輕質高強碳纖維復合材料,這在國內尚屬首列。
目前,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預計一期項目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產。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并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價格高昂帶來的應用局限。
2024年,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碳纖維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助力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