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界定和解決出現的故障,采用一套有規則的工藝方法是很關鍵的。對于在排除故障/缺陷的過程中這會有助于避免誤判。舉例而言,如果缺陷來自成型過程則應集中力量從工藝參數和設備上著手,最終希望能正確、快速地排除故障,下述的指導性意見將是有益的。
當問題產生后應如何排除故障?
1.首先應快速反應,因為隨著時間的拖延,問題會愈加復雜。例如,工藝參數要變、材料配方也會變,模塑零件的供應商說不定會退出。
2.研究所有的問題,要系統地進行,不可帶偏見,決不要跳過某些環節而下結論。
3.要認真聽取他人對問題的描述,決不能自己主觀臆測。
4.要了解問題的第一手資料,首先要聽取壓機工和檢驗員的分析,只有生產現場的觀察才是首位的。
5.要對問題作出最后的定論,要對問題的性質、環境、時間一一做出回答。
6.根據你自己的調研制備一張可能引起各種缺陷的原因表,就像本文所提示的各種信息。
7.利用這張表的可能原因,邏輯地鑒定其可能的趨勢,并利用本章的指導意見盡力地糾正它,為了避免混亂,盡量在此刻只考慮其一個原因。
Blisters 氣泡
乃是加壓BMC基材時出現氣體導致在制品表層突起。
可能的原因及糾正的措施:
1.BMC原料中的“干玻纖”引起模塑料鋪層中的空隙,這些空隙在成型時其內集合的氣體可能膨脹為氣泡。要完全糾正就要在制備BMC時改變工藝或減少玻纖的含量。
2.BMC原料被濕氣、壓機的油花、潤滑油或外脫模劑所沾染,在成型時受熱可能轉變成蒸汽而引成氣泡,碳酸鈣和硬脂酸鹽都是親水物質故所以容易沾染水份。
3.捕獲空氣的機會應減到最少,這種機會取決于BMC鋪料的面積和位置,實際上采用減少鋪料的面積,類似像金字塔一樣鋪放在模具中央部位是有效的,可以迫使空氣在成型中跑在BMC料流的前面而逸出。
4.當合模至最后尺寸前,應盡量減慢合模速度,較低的合模速度會減少物料的攪動并削弱捕獲空氣的機會。
5.上述較低的閉模速度如果結合較低的模溫,能導致較平坦地流動和較少的予凝膠,也減少了捕獲空氣的機會,但固化時間必須加長。
6.減少模塑的壓力是有效的,可形成較平坦的料流,減少了捕獲空氣的機會。
7.檢查模具安裝的平行度和壓機本身的平行度。由于模具安裝失水準會引起料流之攪動(不平坦流動)就會增加捕獲空氣的機會。
8.超量的引發劑或阻聚劑能引起予凝膠和不平坦流動,同樣,低收縮添加劑也會引起氣體的產生,此刻,改進BMC的配方就有必要。
9.材料的粘度極大地影響料流,故要調整其到適當的范圍,平時要注重不同的粘度水平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氣泡發生的位置與頻度。
10.制品變截面變厚度部位能改變平坦的料流,過厚的截面在固化時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熱度和壓力,為此可從產品設計上進行檢討。
11.通常成型中捕獲的空氣會使制品發生缺肉、自燃和氣泡,因此適當的出料飛邊是必要的,利于排氣。
12.過分干硬的料團致使料流不穩定,導致予凝膠,針孔和氣泡。
Cobwebbing 蜘蛛網
白色螺旋絲束狀的熱塑性塑料的集聚,這種癥狀指示熱塑性塑料和聚酯是不相容的。
可能的原因及糾正的措施:
1.由于起始增稠不快,熱塑性塑料添加劑從基體復合物中分離出來,應使復合物起始一小時增稠到50萬Cps。
2.某些熱塑性塑料添加劑與聚酯不相容。
3.添加劑過量必然蜘蛛網嚴重,其加入量愈少愈好,但對收縮率的控制又會出現問題。
Contamination 污染
出現外來物質在制品表面。
可能的原因及糾正的措施:
1.填料和硬脂酸鹽等粉末吸濕之后易造成不均勻增稠與固化,產生氣泡。用于清理壓制品飛邊的壓縮空氣中含有水汽和油花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必須在成型的全過程中予以密切關注,容易引起污染等多種缺陷。
2.模塑料中的空氣塵埃和設備中的油花等沾染,應從凈化環境方面根本著手。
3.模具本身有雜質或其它污染,也必然導致制品被污染。
4.污染的其它途徑包括:飛邊、修整上一制品的碎屑、工作臺、混雜的加料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