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助劑包括交聯劑、固化劑、促進劑、助促進劑、脫模劑、阻燃劑、填料、色料等等。
1. 脫模劑
在拉擠成型工藝中,脫模劑是必須的,一般使用內脫模劑:有液體、糊狀、膏狀、粉狀內脫模劑。
脫模劑的用量很小,一般用量為0.5%~3%,但起的作用大。脫模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用量過大,將對制品強度產生不利影響,且使表面粗糙,因此,應根據不同樹脂配方、模具狀況選擇最佳內脫模劑用量。
2. 阻燃劑
以樹脂為基體的復合材料含有大量的有機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可燃性。當拉擠制品具有阻燃要求時,阻燃劑的選用必不可少。阻燃劑是一類能阻止聚合物材料引燃或抑制火焰蔓延的添加劑,通常是是磷、溴、氯、銻和鋁的化合物,其中氫氧化鋁是使用廣泛的阻燃劑之一。
阻燃劑根據使用方法可分為添加型和反應型兩大類。添加型阻燃劑主要包括磷酸酯、鹵代烴、氫氧化鋁及氧化銻等,它們是在復合材料加工過程中摻合進去,使用方便,使用量大,對復合材料的性能有一定影響。反應型阻燃劑是在聚合物制備過程中作為一種原料單體加入聚合體系中,使之通過化學反應復合到聚合物分子鏈上,因此對復合材料的性能影響較小,且阻燃性持久。反應型阻燃劑主要包括含磷多元醇及鹵代酸酐等。
3. 填料
加入填料的目的在于改善樹脂工藝性、改善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填料的種類繁多,性能各異。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無機填料可以提高機械強度和硬度,減少制品收縮率,增加耐熱性、自熄性,增加樹脂的粘度和降低流動性,而耐水性和耐化學腐蝕性有可能下降。
通常用的填料都是粉狀填料,其粒度約為150~1200目。目前最常用的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鋁等,價格低,其用量可以為樹脂的10%~50%。
4. 色料
為了使玻璃鋼產品外表美觀,通常往物料里添加色料。著色方法有內著色和外著色兩種。拉擠工藝中在樹脂體系內混入色料(通常為無機顏色,用量為0.5%~5%),一般不使用外著色方法。
注意:為了使玻璃鋼制品的色彩均勻,使用色料時,一般是將色料先溶或混在交聯劑中,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或糊狀物。使用時,按要求在樹脂中定量加入該種色料,即可達到理想的效果,否則很困難。
5、低收縮
在拉擠工藝中,不飽和聚酯在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中應用最為普遍。其缺點是在固化時會產生較大的體積收縮并放出大量的熱,使制品易發生翹曲和開裂,要使產品達到較高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潔度要求,低收縮劑的選擇尤為重要。
低收縮添加劑是一種熱塑性材料,是將飽和樹脂溶解于苯乙烯中制作而成,一般作為不飽和聚酯樹脂和乙烯基酯樹脂的非反應活性添加劑。常見的低收縮添加劑包括:聚醋酸乙烯酯(PV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t)、熱塑性聚氨酯和聚酯。
正確的選擇低收縮劑,可以有效降低拉擠制品在成型過程中由于熱收縮而引起的各種缺陷,如翹曲變形、表面波紋、局部裂紋、玻璃纖維痕跡、表面無光澤、尺寸不穩定等。同時,低收縮添加劑的加入,也需要考慮與基體樹脂的匹配及對制品固化時間的影響。
6、分散劑
分散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是提高和改善填料、色漿、低收縮在膠液中分散性能的助劑,由一個或多個親顏/填料的基團和類似樹脂的鏈狀結構組成。它可以增進顏/填料粒子的潤濕,同時穩定分散體,防止膠液絮凝。
分散劑應具備以下特性:
1、有較強的分散性能,能有效防止填料粒子之間相互聚集;
2、與樹脂、填料有適當的相容性;
3、有較好的熱穩定性;
4、有較好的流動性;
5、不引起顏色飄移;
6、不影響制品的性能;
7、無毒
潤濕分散劑在使用時,應先于顏/填料加入樹脂中,加入量一般是以顏/填料為基準的0.5~1.5%,為了使潤濕分散劑發揮出最佳效果,在配置膠液時,應采用高速攪拌機進行攪拌,增加剪切力作用。
7、引發劑
引發劑是拉擠工藝配方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引發劑的存在,能使基體樹脂或交聯劑中含有的雙鍵活化,使之發生連鎖聚合反應,成為具有網狀結構的體型分子。通過合理選擇引發劑的種類,并調整引發劑的用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反應速度,使產品滿足固化工藝要求,得到質量穩定的產品。
在拉擠工藝中一般使用中高溫固化系統的引發劑,使用較為普遍的是BPO、MEKP、TBPB、BPPD等。在實際拉擠生產中,采用高溫引發劑和較大活性的低溫引發劑混合,組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合引發體系在拉擠工藝中已得到普遍應用。引發劑的合理搭配,可使不飽和聚酯樹脂膠液既具有較長的適用期,又能快速凝膠和固化。
引發劑是易燃、易爆危險品,并對人體的呼吸道、皮膚、眼睛等有刺激作用,在生產、貯存及使用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安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