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的土壤中多含有硫酸鹽成分,若硫酸鹽濃度過高,其對混凝土產生腐蝕作用使水泥水化產物喪失膠凝性,呈酥松狀或糊狀。對此,抗硫水泥和防腐涂料很難起到絕對的防腐蝕作用。近年來玻璃鋼基礎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玻璃鋼材質韌度高、質量大,使得基礎表面質量和找正尺寸較難控制。下面以青藏交直流聯網西格750 kV輸變電工程施工為例,對玻璃鋼基礎的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進行介紹。
1 施工準備
1.1 玻璃鋼模板制作原材料
不飽和聚酯樹脂;0.2 mm、0.4 mm玻璃纖維中堿方格布;促進劑;固化劑;聚酯薄膜;脫模劑。
1.2 玻璃鋼模板制作所需機械設備
移動式柴油、汽油發電機各1臺;交流電焊機1臺;玻璃鋼專用切割機、打磨機各4臺;電鉆2臺;磅秤1臺;游標卡尺2只;外圓卡1臺;施工車輛1輛。
1.3 玻璃鋼基礎模板制作方法
1.3.1 原材料的準備和加工
a.通過模具加工制作玻璃鋼模板。首先將模具調整為合適大小,使加工后的玻璃鋼模板斷面、高度、斜率滿足基礎設計尺寸,模具用角鋼和螺栓連接。
b.加工玻璃布。為保證玻璃布平整,可做適當的拉伸處理,但拉伸程度應適中,以免造成施工中玻璃布回縮產生變形和褶皺。
c.調配制作膠液。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摻入固化劑配置成膠液,利用大白粉調整膠液的粘稠度。
1.3.2 玻璃鋼模板制作
a.在模具內壁均勻滾涂膠液3次,鋪貼第1層玻璃布,鋪貼過程應防止留存空氣而影響防腐效果,并保證膠液厚度均勻和玻璃布平整無褶皺變形。
b.在第1層玻璃布上滾涂1次膠液,鋪貼第2層玻璃布,依此方法鋪貼其余玻璃布。本工程設計要求模板厚度為10 mm,玻璃鋼底模板與立柱模板內應含有12~13層玻璃布。
c.最后一層膠液的滾涂應該達到3次,并保證其平整無凹陷,以防止基礎和玻璃鋼模板之間留存空氣。
d.待膠液干透后玻璃鋼模板已固化成型,需將模具拆解脫模。
1.3.3 模板尺寸的檢驗及其表面的處理
檢驗模板尺寸,并對其表面修飾處理,使其平整光滑。
2 玻璃鋼基礎施工
2.1 玻璃鋼底模板安裝
a.先將坑底清理干凈,然后利用經緯儀在坑底進行多點操平,使坑底大致平整,再用水平尺微調,使其誤差控制在10 mm 內,保證玻璃鋼底模板與坑底接觸后受力均勻(見圖1)。
b.由于玻璃鋼底模板已根據設計尺寸預制完成,所以只需利用經緯儀根據找正尺寸,確定底模板的近點和遠點,將底模板安裝好以后校核其高差。
c.根據設計要求,如需制作墊層,應保證墊層平整光滑。使玻璃鋼底模板受力均勻。
2.2 立柱模板吊裝
先在玻璃鋼底模板上進行鋼筋綁扎,然后將制作好的玻璃鋼立柱模板套于基礎立柱鋼筋外,底板筋上方采用角鋼拖帶的方法,臨時將玻璃鋼模板筒固定在基礎立柱鋼筋外,再將基礎立柱的模板安裝到玻璃鋼模板外,并用小鋼釘將玻璃鋼板同竹膠板牢牢固定(待基礎拆模后,立即將玻璃鋼模板上的鋼釘孔密封),采用吊裝的方式將玻璃鋼模板與竹膠板一起固定到實際規定的位置,如圖2所示。模板安裝后應固定牢靠,模板吊裝的各鎖具應連接牢固,且受力均勻。
由于本工程基礎采用斜立柱方式,而玻璃鋼模板是通過外側竹膠板固定的,考慮到玻璃鋼模板由于受力不均勻易產生形變,因此,在基礎立柱的鋼筋和玻璃鋼模板之間,按每隔300~400 mm 間距使用一段448 mm的鋼管作為控制基礎保護層,通過采用圓形鋼管,利用其特有的圓形物理結構以及光滑度,提高其拆除效率。待基礎澆制時,及時將鋼管拆除。底板保護層利用水泥砂漿墊塊控制厚度,墊塊間距1 m。
2.4 模板頂護
為防止基礎脹模,確定各部位技術參數符合設計要求后,應及時使用頂木或支頂器對基礎模板支頂,要求間距300~500 mm(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