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不飽和聚脂樹脂(UP)室溫固化體系中,引發劑、促進劑的種類與用量對固化性能的影響,并介紹了近幾年國內不飽和聚酯樹脂室溫固化體系的進展狀況.
不飽和聚酯(UP)樹脂是生產纖維增強塑料應用最多的一類樹脂,廣泛用于手糊、噴射、模壓、燒鑄等工藝.UP樹脂一般是由不飽和二元酸或酸酐混以一定量的飽和二元酸或酸酐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線型聚合物,在生產后期,還必須經交聯劑苯乙烯稀釋(并加入適量的阻聚劑)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樹脂溶液,實際上使用的UP樹脂就是這種樹脂溶液,使用中再加入引發劑、促進劑等,使之固化成體型結構,而引發劑必須在外界條件下才能分解、活化,這種外界條件一是加熱、一是化學反應,即再加入促進劑…,而加熱固化在生產上受到一定生產條件的限制,現在研究較多的是后者,室溫條件下,選用不同的引發劑和促進劑以及二者之間合適的配比,均會影響UP樹脂的性能.
1 引發劑對固化性能的影響
1.1作為過氧化酮類引發劑,國內玻璃鋼工業大多應用50%過氧化環己酮糊,純凈的過氧化環己酮為粉沫狀,很不穩定,需配成糊狀產品使用,單獨使用固化時間長,固化時常與鈷類促進劑聯用,對于苯酐、順酐、乙二醇、一縮二乙二醇聚酯,當過氧化環己酮用量為2%時,需28h才能固化,如再聯用0.01%的鈷促進劑,1h即可固化,如果用叔胺類促進
劑,也可使樹脂常溫固化,但使用中易變黃.
過氧化環己酮存在著易分層,在樹脂中不易分散,活性低、添加量大、固化程度不高、在低溫下易出現結晶等缺點,目前國外玻璃鋼工業大多已改用過氧化甲乙酮,過氧化環己酮比過氧化甲乙酮的優點是放熱峰溫度較低,對固化溫度的敏感性弱,固化應力小,在透明板材中顏色穩定.
資料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