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研究不飽和聚酯樹脂/復合引發體系的等溫固化反應動力學。選擇修正的自催化模型對等溫固化DSC數據進行處理,用最小二乘法進行非線性回歸,確定等溫反應速率常數Ko和反應級數m、n,得到動力學方程。結果表明,不同溫度下該模型擬合曲線的相關系數均在98%以上,與實驗數據點相吻合,因此所選模型對該體系適用。
不飽和聚酯樹脂在玻璃纖維增強制品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它制成的片狀模塑料(SMC)、團狀模塑料(BMC)等一系列玻璃鋼復合材料由于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良好的耐化學腐蝕、耐候性以及較低的成本而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電器和日用品等行業。隨著SMC的發展,模壓產品正向機械化和連續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不飽和聚酯片狀模塑料有較快的凝膠時間、固化時間和較低的成型溫度。因此,選用復合引發體系取代單一引發劑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目前對不飽和聚酯/復合引發體系的固化反應動力學研究較少。眾所周知,熱固性樹脂固化后的組成及性質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固化過程中的條件,目前對于熱固性樹脂固化動力學研究主要有4種方法:黏度法、紅外光譜(FTIR)、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和熱機械分析,國內外學者采用最多的是F TIR和DSC法。
筆者主要通過DSC法研究不飽和聚酯/復合引發劑體系等溫固化及升溫后固化過程,并采用修正的自催化模型來處理DSC數據以得到相應固化動力學參數及方程。
資料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