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基復合材料以其輕質、高強、高模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業等領域。本文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樹脂基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研究進展。從纖維、基體和界面三個方面分析了復合材料耐海水腐蝕原理,綜述了溫度、浸泡時間和孔隙率等因素對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影響,最后提出了改善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途徑。
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與金屬、陶瓷和塑料等傳統材料相比,具有高強、高模、輕質和耐腐蝕等特性,在船舶T業、海上油田和海軍武器裝備等海洋領域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1。海水是自然界中數量最多而且具有很強腐蝕性的電解質溶液,含有3.2%~3. 75% NaCl等鹽類,溶解有氧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還有大量海生物,正是海洋環境的多變導致了復合材料海水腐蝕機理的復雜性。復合材料的海水腐蝕行為是材料在服役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熱性能、電性能以及材料的使用壽命。一般來說,復合材料的耐海水腐蝕性能遠好于鋼鐵等金屬材料的,但對復合材料海水腐蝕機理的研究還遠不如金屬材料成熟,由此限制了復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的應用和推廣。本文主要從原理上分析了纖維、基體和界面對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貢獻,總結了溫度、浸泡時間和材料孔隙率等因素對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影響,最后從原理和影響因素出發,提出了改善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方法。
樹脂基復合材料由纖維、基體和界面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對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影響各不相同,其中界面的影響最大。由于基體與纖維的性能直接決定界面情況的好壞并最終影響復合材料的整體性能,因此基體和纖維對復合材料耐海水性能的影響也很重要。復合材料的海水腐蝕可以分為增強纖維的腐蝕、基體樹脂的腐蝕和界面的腐蝕三種。
資料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