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套内谢少妇毛片a片小说,人人妻人爽a片二区三区,久久草在线视频,和闺蜜互换老公以后没钱怎么办呢

泰山玻璃纖維
浙江大匯-承載膜
沃達重工 液壓機 華征新材料 天騏機械
當前位置: 首頁 » 復材學院 » 學術論文 » 正文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19  來源:復材應用技術網  瀏覽次數:142
核心提示:研究了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體系的流變特性,基于雙阿累尼烏斯方程和試驗數據建立了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的流變 模型,同時對共聚樹脂的粘度和工藝條件進行了預測。

      在復合材料的成型過程中,樹脂的流變特性是制 定復合材料固化工藝的依據,研究樹脂的流變特性是復 合材料成型過程中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國內外學者 對樹脂流變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1-4] ,并且基于阿累 尼烏斯方程建立了各種預測樹脂粘度的數學模型,主要 集中在以下2方面:其一是通過樹脂的動態粘度特性建 立粘度-溫度關系的數學表達式,求解表達式中涉及的 動力學參數;另一方面是通過樹脂的等溫粘度特性建立 粘度-溫度-時間數學表達式,并求解表達式中各個參 數,最后得到能預測樹脂體系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條 件下的粘度值,為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條件的選擇提供指導。

氰酸酯樹脂(CE)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熱固性樹脂,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和機械性能、低的吸濕率和高耐熱性,可廣泛用于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但氰酸酯單體容易結晶,固化反應溫度高,轉化率低,脆性 大,因此通常需用其他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橡膠以 及雙鍵化合物對其進行共混或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綜合性能,滿足航空航天產品對材料耐熱性、耐濕熱性及電磁性能的要求[5-12] 。本課題在對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體系動態粘度特性和等溫粘度特性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樹脂粘度-溫度-時間的流變學模 型,為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工藝條件的確定提供了理論依據。

1 試驗原料與儀器

1.1 試驗原材料

E-51環氧樹脂,上海樹脂廠生產;雙酚A型氰酸酯, 江都市吳橋樹脂廠生產;雙馬樹脂,河南省華鼎高分子 合成樹脂有限公司生產;催化劑,自制。

1.2 共聚樹脂的制備

將一定量的雙酚A型氰酸酯與催化劑加入三口 燒瓶中,在120~125℃溫度下預聚2h,加入一定比例的 E-51環氧樹脂,控制反應溫度在110~115℃,反應1h后 加入定量雙馬樹脂,在125~130℃下反應0.5h,制得共聚 樹脂。

       1.3 試驗儀器及測試方法

儀器:美國BrookField DV-Ⅱ粘度計。

動態粘度測試:按粘度計加熱裝置程序設定升溫曲線,升溫速率為2℃/min,到達測試溫度點后恒溫2min讀數,測試溫度范圍為30~190℃,每10℃為一測溫點。

      等溫粘度測試:測取120℃、130℃、140℃和150℃ 溫度下粘度隨時間的變化。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動態粘度特性曲線分析

圖1所示為共聚樹脂體系動態粘度特性曲線。由圖1可知,在加熱過程中,樹脂體系的粘度先隨著溫度的升高迅速下降,經歷一個平臺期(70~170℃)后迅速上升。這是由于在升溫初期,溫度升高使聚合物分子鏈段柔性增加,宏觀上表現為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迅速下降;當溫度升高至70℃時,鏈段運動幾乎到達最大程度,而化學交聯反應尚未開始,呈現為動態粘度特性曲線上的平臺期;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特別是溫度大于180℃時,交聯反應加劇,預聚體開始形成交聯網絡,限制了鏈段的運動,樹脂體系粘度開始增大。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從圖1曲線可知,從理論上來說,70~170℃之間均可成為復合材料成型過程中的加壓點,考慮到動態試驗過程中結果的滯后性以及具體成型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溫度小于120℃的情況下共聚物的凝膠時間超過 70min,因此選取120~150℃范圍內的溫度進行粘度-溫度-時間試驗研究。

       2.2 等溫粘度特性

選取120℃、130℃、140℃和150℃為等溫試驗點, 實測不同溫度下等溫粘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延長,樹脂粘度逐漸增加; 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率逐步提高,發生的粘度特變 時間明顯縮短。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2.3 等溫化學流變模型的建立

將一定溫度下樹脂在t時刻的粘度ηt與初始粘度η0的比值定義為樹脂的相對粘度 [12] ,采用雙阿累尼烏斯方程建立樹脂的等溫化學流變模型,表達式為

ηt/η0=a exp(nt),(1)

式中,ηt為樹脂在t時刻的粘度;η0為樹脂的初始粘度; a和n為模型參數;t為恒溫時間。

樹脂在0時刻的粘度η0和模型參數a和n符合阿 累尼烏斯方程,即

η0=k1exp(k2/T),(2)

a=k3exp(k4/T),(3)

n=k5exp(k6/T),(4)

式(2)~(4)中,k1、k2、k3、k4、k5、k6為等溫化學流變模型參數, T為熱力學溫度,單位是K。

2.4 等溫化學流變模型參數的求解

2.4.1 模型參數η 0 的確定

為了求解(2)式中模型參數k1和k2,并預測不同溫 度下的初始粘度,對兩邊取自然對數,可得

lnη0=ln k1+k2/T,(5)

lnη0-1/T關系如圖3所示,試驗值與理論曲線吻合 較好,根據擬合曲線可得初始粘度方程

lnη0=-8.405 62+5 128.621 97/T。(6)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2.4.2 模型參數a和n的確定

將圖2中不同溫度下的粘度值ηt除以各自的初始粘度η0可得相對粘度與時間的關系,共聚樹脂體系相對粘度(ηt/η0)與時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對圖4的共聚樹脂體系相對粘度曲線采用模型公式(1)進行非線性最小方差分析,求出每個等溫模型對應的a和n值,不同溫度對應的a和n值見表1。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通過對ln a-1/T和ln n-1/T進行線性分析(見圖5),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計算出參數k3、k4、k5和k6,從而求得a和n的表達式
ln a=-39.885 41+14 561.320 99/T,(7)

ln n=24.676 64-10 870.183 76/T。(8)

將式(6)~(8)代入(1)式可得到共聚物粘度計算數學模型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為確定關系式(9)的有效性,將試驗數據曲線與方程曲線進行比較,如圖6所示,模型曲線與試驗值具有較好的吻合性。

  

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樹脂共聚物流變特性研究

 

2.4.3 共聚樹脂體系粘度預測及工藝條件預報從理論上來說,利用式(9)可求出任意給定時間和 給定溫度下樹脂體系的粘度,其中任何一個溫度點都 可成為其復合材料的加壓溫度。由共聚樹脂體系流 變分析可知,樹脂在70~170℃之間反應比較平緩,而150~170℃范圍處于樹脂低粘度平臺的末端,雖然初始 粘度和最低粘度值均較小,但粘度隨時間增大迅速,加壓時間短,工藝控制困難;70~120℃之間樹脂的粘度較低,粘度隨時間增大較慢,等待加壓的時間較長,制造成本增加。綜合考慮共聚樹脂的等溫粘度和時間關系,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體系的加壓時溫度應控制在130~140℃范圍內。

3 結論

(1)在70~170℃范圍內,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體系的相對粘度特性符合雙阿羅尼烏斯粘度方程,該模型較好地表征了該樹脂的流變特性,為成 型工藝條件的預測提供了理論依據。

(2)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脂體系在溫度低于70℃時反應非常遲緩,初始粘度非常高;隨著溫度升高,樹脂初始粘度降低,在70~170℃之間有一個 低粘度平臺區;當溫度超過180℃時,交聯反應加劇,粘 度急劇上升。

(3)綜合考慮環氧樹脂/雙馬樹脂/氰酸酯共聚樹 脂體系的粘度與時間的關系,建議共聚樹脂體系固化時 在130~140℃的恒溫條件下,40~70min后開始加壓。

 
關鍵詞: 復合材料 環氧樹脂
 
[ 復材學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
推薦圖文
推薦復材學院
點擊排行
(c)2013-2020 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2021047099號

關注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網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剑阁县| 武威市| 昂仁县| 兴和县| 印江| 凌源市| 珠海市| 北京市| 延吉市| 舟曲县| 河津市| 新巴尔虎右旗| 邵东县| 弥渡县| 陇西县| 富蕴县| 出国| 晋州市| 晋中市| 右玉县| 龙海市| 长丰县| 托克托县| 澜沧| 大新县| 衡阳县| 滕州市| 太仓市| 涞源县| 伊通| 个旧市| 洪湖市| 将乐县| 乌海市| 共和县| 壤塘县| 齐河县| 义乌市| 皮山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