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先進復合材料樹脂膜滲透成形技術(RFI)中的樹脂膜,分析了其成形的基本過程,在測定樹脂體系的基本粘度溫度關系基礎上,采用樹脂膜,/離型紙的拉伸剪切實驗方法測定了樹脂膜的拉伸剪切強度,研究了樹脂膜在不同溫度及速度下的剪切載荷位移關系及內聚破壞及界面破壞的轉變溫度范圍。結果顯示,破壞形式的轉化是決定剪切強度一溫度依賴性的關鍵。確定了實驗樹脂體系的成膜工藝區間的下限。
飛機的主承力結構上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不僅性能得到提高,而且相對于金屬結構達到20%~30%的減重效率。但是復合材料結構的制造成本較高。。因此降低復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已成為航空復合材料技術發展的基本目標。為此,以RTM(樹脂傳遞模塑)為代表的復合材料液態成形技術重新受到重視。
RTM成形大尺寸結構時閉合模具成本很高,而縫紉及加筋類結構及預浸料/熱壓罐技術難以實現大厚度及型材的浸漬。為克服上述困難,在RTM技術的基本原理上發展出樹脂膜滲透成形(RFI)技術,并首先在航空復合材料結構中得到應用。在RFI成形技術中工裝組合是前期工作的核心。,其基本方式與預浸料/熱壓罐技術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樹脂集中鋪放在增強材料預制體下(或間層插入增強材料鋪層間)。RFI成形過程中,預先鋪放在增強體下的樹脂膜在熱作用下熔融低粘度化。低粘度化的樹脂在壓力或毛細作用下沿增強體厚度方向滲透,完成對增強體的浸漬后,在熱壓作用下固化形成復合材料。RFI技術由于是短程浸漬克服了長程流動,可以縮短成形周期從而節省制造成本。同時樹脂體系的粘度可以相對較高,這為樹脂體系的高性能化提供了研究的基礎。
樹脂膜的制備是RFI成形技術應用的關鍵之一,是保證復合材料性能水平的重要環節。另一方面樹脂膜操作特性也影響RFI成形的鋪覆性。樹脂膜制備在制膜機上進行。
樹脂膜的制備成形過程,實際為樹脂體在固定的刮刀與離型紙之間的狹縫運動過程,樹脂能成膜必須滿足的條件為: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主要為刮膜溫度及刮膜速度)樹脂的內聚力小于樹脂與離型紙之間的界面結合力。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才能保證樹脂在通過刮刀縫與離型紙之間時能形成穩定連續的樹脂膜,否則會出現樹脂與離型紙之間的滑移從而樹脂阻塞在刮刀縫之后,不能穩定連續成膜。研究這種界面結合力與內聚強度的比較關系是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