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注塑成型法制備了生物降解黃麻短纖維增強PLA復合材料,通過力學性能測試及SEM,探討了堿處理、堿和硅烷偶聯劑KH550同時處理對復合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兩種處理方法均能夠增加黃麻纖維的表面粗糙度,但堿和偶聯劑KH550同時處理的效果要優于堿處理且KH550改善了黃麻短纖維與PLA樹脂之間的界面黏結性能提高了黃麻/PLA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
塑料工業的蓬勃發展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許多性能優良的新型材料,這些材料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在人們使用塑料制品的同日寸,塑料廢棄物已成為當今社會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發展生物基塑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引起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采用環保價廉的天然纖維和完全生物降解材料,開發具有優良性能的復合材料對解決當前環境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麻纖維增強可降解復合材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5-7]。然而在眾多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聚乳酸(PLA)因其特有的性能而備受關注。麻纖維價格低廉,具有較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作為復合材料的增強材料極具應用價值。然而,由于黃麻纖維具有天然的親水性,使得其與疏水聚合物基體間的相容性大大降低。因此,針對黃麻增強PLA復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PLA和黃麻間的界面性能,從而提高復合材料的各項性能。
本實驗以黃麻短纖維為增強材料,以可生物降解PLA為基體材料,采用注塑成型工藝制備黃麻/PLA復合材料,探討不同表面處理方法對黃麻增強PLA復合材料性能的影響。
資料下載:
表面處理對可生物降解黃麻_PLA復合材料結構和性能的影響.pdf
資料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