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應力,就是部件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變形,部件內部由于變形,各部分發(fā)生位置的相對變化,從而引起內部產生相互作用力,這個相互作用力,就是內力。雖然我們知道,部件不受外力的時候,內部各個點之間也有相互吸引和互斥的力,但是這里的內力,指的是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內部作用力,是附加內力。而應力,則是內力在截面積上的分布,是內力分布程度的度量。同時外力的涵義也可以進行延伸,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力,甚至是溫度變化也可能等效于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內力就稱為熱應力。
所謂應力集中,就是外力作用產生的內力,在部件內部分布產生了聚集。本來對于均勻材質的部件,應力是在截面上均勻分布的(下圖a)。但是如果部件有一個小孔(下圖b),本來均勻分布在截面上的應力,聚集在小孔周圍。這種現象叫應力集中。距離小孔越近,應力集中度越高,,距離小孔越遠,應力集中度越低。這種應力的分布不均勻,會造成應力集中的部位,較早的觸及材料強度的極限。作為木桶上最短的一塊木板,應力集中區(qū)域在外力還不算太大的時候產生破壞。
研究應力集中現象,是為了避免應力集中,或者是將應力集中對部件的破壞效應降低到最低。內容就是,研究各種因素對應力集中的程度,會有什么樣的影響。不過在這之前,要對應力集中的程度進行一個定義。
應力集中的程度
應力集中地程度可以用應力集中系數來表示。
現在閉上眼睛,思考應力和應力集中的定義。應力是作為外力的響應,從而在部件內部產生的內力,它的大小跟外力有關,外力越大,變形越大,產生的應力也就越大。而應力跟截面積也有關系,截面積越大,單位面積上的內力就越小,應力也越小。為了使部件達到平衡,截面積上的應力之和,應該等于外力,方向與外力方向相反。
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外力下,應力的總和是相同的。應力集中只是是改變了應力的分布,靠近小孔的區(qū)域應力高于平均值,那么遠離小孔的區(qū)域應力就會低于平均值,最終之和是固定的。只不過在各個區(qū)域,應力的分布有了差異。
所以應力集中系數,應該反映應力分布差異的大小。如果已經理解了上面的文字,那么寫下下面的公式,相信就不難理解了。這里的σ∞是遠離小孔處的應力,σmax為小孔附近最大應力數值。而d為小孔半徑,B為含有小孔的部件寬度,他們的比值越小,應力集中系數越大。
Kt越大,代表應力集中程度越大,Kt越小,代表應力集中程度越小。
不同開口尺寸的應力分布
部件內小孔的尺寸會顯著影響應力集中系數。使得應力集中區(qū)域的應力分布隨著開口尺寸相對構件尺寸的增大具有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這造成復合材料對缺口的敏感性取決于孔的尺寸。
鋪層對應力集中的影響
碳纖維復合材料鋪層情況對應力集中的程度有著不同的影響。下圖給出了不同鋪層情況下的應力集中情況。基本結論就是:0°鋪層越多,應力集中越嚴重,±45°鋪層起到降低應力集中的作用。
事實上,帶缺口層合板的拉伸強度與鋪層關系相當復雜。由于缺口尖端的層劈裂和分層等損傷形態(tài)的組合,會降低應力集中,從而提高層合板的剩余強度。
應力集中對碳纖維復合材料靜強度的影響
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金屬材料變現的性能差異比較大。對于金屬材料來講,應力集中達到屈服強度時,會產生松弛現象,可以緩解應力集中。而碳纖維復合材料屬于脆性材料,幾乎不存在塑性變形,所以不會產生局部松弛現象緩解應力集中。所以,一旦應急集中達到極限強度時,就會使纖維斷裂。因此,應力集中會對碳纖維復合材料強度造成顯著的降低作用。
所以,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產生應力集中的細節(jié),避免出現尖銳的變形。如果有變形,應該進行緩慢過度,或者增加倒圓角,緩解應力集中。
在靜強度驗證中,應力集中是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所有進行形狀變換和打孔的地方,都要進行應力集中分析,避免這些細節(jié)產生嚴重的安全問題。